一、总体运行情况
2025年1-9月全市渔业总产量124.72万吨,同比去年增长5.16%。从分县区看,定海区20.6万吨,同比去年增长10.8%;普陀区56.9万吨,同比增长4.5%;岱山县18.0万吨,同比增长1.1%;嵊泗县29.3万吨,同比增长5.3%。
从生产情况看:(1)国内捕捞保持稳定。1-9月国内捕捞产量47.77万吨,同比去年增长0.96%。由于减船转产的实施、伏季期的延长和执法力度的加强,海洋渔业资源状况有所恢复。各作业中,拖虾、钓业、蟹笼、海底串等作业好于去年同期,从渔获物分析,鲳鱼、鳓鱼、鲭黄鲇、蟹类等增产。(2)远洋产量快速增长。1-9月远洋捕捞产量57.79万吨,同比去年增长7.67%。一是渔船增加拉动了整体产能。1-9月全市远洋平均出海渔船565艘,同比上年增加48艘。二是占比较大的鱿鱼资源较好,东南太平洋渔区作业产量有所回升。(3)水产养殖增长明显。1-9月养殖产量19.16万吨,同比去年增加8.78%。一是新项目提升产能,太平洋牡蛎试养项目、贻贝海上标准化养殖项目等都带来一定增量。二是今年台风影响减少。去年9月份台风“普拉桑”和“贝碧嘉”对贻贝养殖造成损失,因此养殖产量相较于去年增长明显。
二、存在困难和挑战
1、远洋渔业压力增大。随着全球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国际渔业资源竞争加剧,部分远洋渔场因全球管理趋严而受限,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和履约压力,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推高了生产成本。
2、水产养殖发展瓶颈。一是智能化转型缓慢,尽管循环水养殖等技术已应用,但中小养殖户仍依赖传统模式,效率提升有限。二是产能释放受制约,不同养殖品种生长周期也各不相同,新项目还要经历试养、扩产、稳定等阶段,规模效应仍需时效。
三、下步重点工作
1、加快渔船设施设备更新改造。通过“双强”行动推动渔船数字化、绿色化升级,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修复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促进海洋捕捞业持续健康发展。
2、持续推进远洋渔业发展。提升远洋渔船和捕捞装备水平,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监管能力。持续跟进新增远洋渔船的修整及投产准备,全力推动其尽快投产,形成新增产能。加快制定发布我市新一轮远洋渔业扶持政策。
3、加速水产养殖发展。优化深远海养殖空间布局,加快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设施建设,提升智能化、科技化水平。继续跟进水产养殖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