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渔业是舟山市的民生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船队规模和捕捞产值均位居全国榜首,其中鱿鱼捕捞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三,被誉为“中国鱿钓渔业第一市”。然而,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与规模的持续扩张,舟山远洋渔业面临着海外供应链稳定性不足、港口装卸能力瓶颈、国际贸易信息不对称等多重挑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破解难题。2023年10月,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优化营商环境的号召,将“一号改革工程”推向纵深,明确提出全面推行政务增值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舟山市委市政府紧跟时代脉搏,将远洋渔业产业链增值化改革纳入首批特色“一类事”改革清单之中,精准聚焦远洋企业及渔民在政务服务中的痛点、难点与堵点,以国际顶尖标准为镜,瞄准全国最优实践,将远洋渔业产业链增值化改革作为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旨在通过深度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为舟山远洋渔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精准赋能,开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创新政务载体,构筑“一站集成”服务体系
一是实现“一站式”服务汇集。在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核心区域建成远洋渔业综合服务中心,围绕远洋渔业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推动增值服务由“一件事”向“一类事”迭代优化。二是落实“一体化”管理机制。建设远洋渔业服务驿站,派遣“服务专员”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接待线上线下企业服务申请,提供事项办理全过程服务。三是推动“一张屏”平台上线。升级打造全市远洋渔业产业链“一类事”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汇集展示船舶船员动态、水产品交易量等10余类实时数据,实现数据资源的“智能、智算、智推、智配”。
二、坚持强链补链,梳理“三链合一”服务图谱
一是细梳产业链。详细梳理从上游捕捞、运输、加油等,到中游原料收购、水产加工,再到下游交易贸易、文化旅游等11项产业链细分节点,主动发现产业链中的堵点难题,推进强链延链补链。二是深挖需求链。主动上门问需,制定企业问题清单,梳理形成产业链需求鱼骨图,涵盖船员培训招引等13种服务。三是谋实服务链。构建“1+7+N”特色服务链清单,拓展102项具体服务功能,制定32项服务流程图,形成舟山特色的远洋渔业“一类事”集成服务网络。
三、提升服务能级,构建“全链贯通”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惠企资金直达机制。通过免去企业申报材料、精简各部门审批流程,推动多项惠企政策补助实现“免申即享”。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制定产业链共性技术推广奖补办法,建立远洋渔业企业研究中心和项目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向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代理认证和科技成果指导应用等服务。三是创新公海后勤保障模式。开设“海上加油”“海外补给”“海上医疗”专属通道,推动省内首艘公海加油船“溢沣润6”投入运营,依托“浙普远98号”保障船搭建海上医疗救助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公海综合保障能力。四是争取外籍船员入境试点。争取舟山成为浙江省唯一指定外籍船员入出境城市,常态化开展船员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