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产研究所“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发布日期: 2020- 11- 25 00: 00 来源: 殷小龙 访问次数: 字号:[ ]

如果内容不能正常显示,请安装pdf软件


“十三五”期间,市水产研究所培育舟山大黄鱼苗种2300多万尾,科研经费累计1041万元,在研项目44个;发表论文20篇;申请专利10项;制订省级地方标准1个;累计获得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三等奖、舟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奖励共5项;1名同志入选2017年度省151人才第三层次培养人员。此外,还组织增殖放流海洋生物累计11.79亿单位,为加快舟山渔场修复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舟山大黄鱼产业创新发展成效显著。舟山是大黄鱼的故乡。为重振舟山大黄鱼辉煌,实现舟山大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市水产研究所从野生大黄鱼采捕、大黄鱼种质库构建、新品系选育、规模化繁育、病害防治、良种场建设等重大新技术、关键环节入手,先后承担了《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耐低温大黄鱼新品系选育及养殖示范推广》、《舟山岱衢族大黄鱼产业创新发展》、《大黄鱼快速生长家系选育的初步研究》、《耐低温大黄鱼新品系选育及养殖示范推广》、《大黄鱼等海水鱼类育繁推一体化主体培育》等11个课题,累计繁育岱衢族大黄鱼苗种2300多万尾,增殖放流苗种约1000 万尾,推广示范养殖52000m3,建立养殖示范点7家,培育种业骨干企业1家。培育耐低温大黄鱼新品系1个,制定《大黄鱼繁育技术规范》省级地方标准1项,申报发明专利1项,有利地推动了我市乃至我省大黄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其中,《大黄鱼快速生长家系选育的初步研究》获2016年度舟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大黄鱼等海水鱼类育繁推一体化主体培育》获2020年度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三等奖;《舟山大黄鱼(国家级)良种场建设项目》于2016年3月30日完成竣工验收,对于加快大黄鱼产业发展和渔业资源恢复,推进浙江渔场修复振兴从“初见成效”迈向“大见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封闭循环水养殖新模式深化成效显著。实施完成《舟山名优海水鱼虾工业化循环水养殖产业示范》、《石斑鱼工业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等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构建了最大规模的全封闭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新模式,车间数量4个,面积1200㎡,水循环率90%以上,先后开展了石斑鱼、美洲黑石斑、大黄鱼、鲈鱼、对虾等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鱼类养殖密度达约35kg/m3,对虾养殖密度达10kg/m3,单位水体产出是传统养殖的5~10倍,单位产出土地节约率80%~90%,对加快推动新区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中,《石斑鱼工业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获2017年度舟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和2018年度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新品种科研示范成效显著。依托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海水特色鱼类规模化繁育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市水产研究所牵头联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科研团队,聚焦规模化繁育、专用高效环保配合饲料开发和生态养殖三大关键技术开发,开展了美洲黑石斑、绿鳍马面鲀、三线矶鲈等特色新品种鱼类的研究,其中美洲黑石斑已成功产业化繁育养殖,先后繁育苗种152万尾,推广养殖示范企业7家,为海水特色鱼类养殖提供了新品种,为加快特色鱼类季节性养殖向全年养殖(“c”型养殖周期到“o”养殖周期)提供了新路径。

(四)社会公益服务成效显著。通过公益服务积极引领对虾产业发展,依托浙江省科技厅星创天地——《舟山对虾健康高效养殖星创天地》,成立专家服务队伍,建立了普陀登步东润养殖企业、舟山市华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定海区旭旺水产养殖场等13家对虾养殖示范点,已开展“送服务下基层、送服务到塘头”100多次,服务辐射面积2700多亩;现场开展安装在线溶氧检测系统、水质检测试剂盒、有益微生物等新设施、新技术服务;开展对虾循环水养殖新模式和对虾新品种养殖示范,循环水南美白对虾单位产量高达10.125kg/m3,循环水南非斑节对虾单位产量达4.46kg/m3,大棚南非斑节对虾单位养殖产量达到1500kg/亩。